光學顯微鏡
燈泡的發明讓那些狂熱的顯微鏡粉絲們欣喜不天文望遠鏡已,終於可以在晚上也可以使用高倍鏡片來觸摸微觀世界了。但是當他們將光源經聚光鏡投射在被檢樣本上後,卻發現在視野中除了有那些小東西,竟然還發現了燈絲的影像。直到1893年,一個叫柯勒的年輕人,發明了二次成像技術,成功地將熱焦點落在了被檢樣本之外,不僅光線均勻了,而且也不會損傷樣本。這種被稱為柯勒照明的光源系統,成為了現代光學顯微鏡的關鍵部件。 顯微鏡的變革,也使細胞學迎來了最為顯微鏡輝煌的發展時期。細胞器、染色體等細胞染色方法的出現,使人們對於細胞這一放大鏡生命最基本單位有了相當深入的認識。但是,染色畢竟影響甚至殺死了細胞,跟一堆死細胞玩真是太沒意思了!直到20世紀二、三十年代,弗裡茨•澤爾尼克在研究衍射光柵的時候,發望遠鏡明了相差顯微技術,這一情況才被徹底改變。 再後來,出現了各種形形色色的顯微鏡,按照設計方式的不同,有正立的、倒立的,還有解剖顯微鏡,按照目鏡的個數,有單目鏡的、雙目鏡的,還有直接數碼相機采集圖像的,有使用偏振光作光源的,還有不金相顯微鏡將光直接射入樣本的暗視野顯微鏡,還有選定特定波長的光波照射樣本,以產生熒光的熒光顯微鏡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